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 万玉航)为期5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25日闭幕,而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和探讨仍在继续。机器人如何能胜任工厂工作?大模型让机器人增添了哪些新技能?除人形机器人外,未来的机器人形态可能呈现什么趋势?如何看待机器人企业的成长性……带着这些问题,央广网记者在大会现场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169家企业集中展出了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更有10余个“机器人+”展区开放。机器人有的能做煎饼,有的能做手术,有的能打“咏春拳”,有的能上生产线……入场观众与各式机器人互动之余,不禁发问:机器人会成为最靓“打工仔”吗?
走进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的序厅,“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区”的简介大屏格外显眼。
“客观地说,最近一年,大模型的发展对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8月22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为期5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25日闭幕,而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和探九游体育官方平台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