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绿意融融,一株株瘦削的枝条上绽放着一簇簇耀眼的黄花,迎风摇曳,勾画出一条绿色隔离带,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示范区内,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压沙障、栽植、浇水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林草局副局长段光硕正在查看苗木生长情况,今年,示范区因地制宜安排栽植和品种选育,迎风坡上压草方格沙障,种植梭梭、四翅滨藜;丘间低地上栽植柠条、沙枣、红柳等灌木;在平缓沙地栽植经济林,间种中草药。采用“前挡后拉中间治”治理办法,实现“以林固沙”,防止沙漠东侵,保护河套平原。
微风吹拂,草方格内四翅滨藜、沙木蓼等沙生灌木绿意盎然,随风摆动。走近细看,苗木已经长出了长约10厘米的侧枝,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为确保成活率,在种植过程中采用高压注水栽植法,种植速度加快30%左右,成活率提高30%左右,节水50%左右。同时配合使用机械压沙障,工程效率提高50%以上。”段光硕介绍说。
为实现科学防沙治沙,打造系统治理样板。杭锦后旗立足资源禀赋,科学选择生态治理模式,针对性地提出“一体化综合治理、全要素效益提升”治理理念,通过沿山防沙、节水固沙、以林阻沙、护田挡沙、增草锁沙、产业治沙措施,形成“治沙、治水、治山”统筹治理新格局,确保了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持续稳定。
经过治理,目前已在阴山南麓和沙区上风口营造15公里长、2公里宽的防风固沙林带,阻止巴音温都尔沙漠越过阴山与乌兰布和沙漠“握手”;全旗63%的耕地实现引黄滴灌,农业节水2亿立方米,用于生态建设;大力推行“渠林路田”防护林模式,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大于85%,减少林木胁地、遮阴等影响,改善农田小气候;加强保护修复治理区1.19万亩草原,采取禁牧休养、免耕补播等措施,栽植杨柴、柠条等灌木,增加沙区林草植被;实施3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生态治理3.87万亩。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沙下低地种植了大果沙枣、早酥梨等树种,林下间种了防风、射干、黄芪等13种中药材,在产业治沙中获得长期收益。
在乌兰布和沙海湖旅游区,漫漫黄沙变成了旅游资源。杭锦后旗依托大漠风光,通过以湖治沙,在湿地周边营造防护林等措施,有效阻挡了风沙,同时充分利用“湖润沙、沙拥湖”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完善游乐设施和配套服务,紧抓生态旅游这条主线,打造沙漠、湖泊、阴山、田园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沙水相依的美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防沙固沙科学体系的建立,沙漠旅游也更有底气突破沙漠边缘,逐渐向沙漠腹地探索,为发展沙产业增加附加值。旅游景区以沉浸式体验游为特色,建成沙漠骑驼、越野穿沙、脚踏船等一批高端休闲度假产品。2023年接待游客约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00万元。
杭锦后旗地处阴山南麓、黄河北岸、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紧靠河套平原,生态要素齐全。境内有乌兰布和沙漠64万亩,占全旗面积的24.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杭锦后旗通过开挖总干渠总排干等灌排体系、带动群众自发治理低矮平缓沙丘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已治理51.6万亩。2024年,完成治理5.69万亩,计划到2026年完成全部12.4万亩的治理任务。(汪巧枝)
杭锦后旗地处阴山南麓、黄河北岸、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紧靠河套平原,生态要素齐全。九游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