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jiuyou-官方网站

花式宠娃—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新闻 分类
花式宠娃

  ▲深圳妇儿大厦以“蛇”年为创作灵感的新年装置“2025·‘新’与爱的乐园”。深业集团公众号/图

  202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总结了各地在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可复制经验清单》)。

  其中,深圳妇儿大厦在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方面探索可持续建设运营模式经验入选。《可复制经验清单》中这样介绍此项目:妇儿大厦改造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项目设计改造中,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结构和布局,在外立面增加遮阳网格,用色彩区分功能空间,并将原本用作停车的庭院改造为公共活动空间,做到了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和环境友好。项目运营管理中,在优先保障妇儿发展、家庭关爱等基本功能基础上,引入亲子陪伴、幼儿托育、演艺剧场等新业态,采用自营联营合营模式,将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有机融合起来,确保项目持续有活力。

  2024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正式启用。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功能分区,“儿童友好”都可看可感。从上空俯瞰龙华院区的建筑,像是两个“B”合并在一起,因此有了“Baby楼”的外号。院区一楼循环播放着动画电影,每层楼还设置了不同的动物主题,让孩子们在就诊的同时可以探秘自然科学,放松身心,缓解焦虑。

  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向记者介绍,医院还与多家单位联动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例如,与深圳市关爱办合作新增“儿童医学科普体验空间”,布置了近视+散光测试装置,后续还拟在空间里放置眼睛、耳朵等医学科普模型。“我们正与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共同在新院区建设全国首家在儿童医院运行的面向青少年患者及家长服务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打造融就诊和阅读于一体的新型空间。”

  2024年11月1日,深圳人才公园(二期)正式开园,其中海洋主题的儿童游乐场所“嬉乐湾”、为儿童打造的候鸟主题自然教室“乘风楼”以及随处可见的自然知识科普标牌,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打卡。

  据人才公园总设计师祝捷介绍,“嬉乐湾”以海洋浪花作为地面图案,以“青蟹”为总体艺术形象,寓意着深圳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敢于做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展现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嬉乐湾”通过高差设计了一条廊桥,同时借助桥体高差设置滑梯直达桥下的儿童戏水池,增加桥体趣味体验。在桥下,还为儿童提供了爬网、秋千、跷跷板、滑索等多样化的游乐设施。

  为儿童打造的候鸟主题自然教室“乘风楼”,大门口矗立着两只黑翅长脚鹬模型,步入楼内,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鸟类卡通形象以及各种鸟类的生活习性详解,户外还有以鸟类繁衍、迁徙等全生命周期为主题为孩子们提供科普教育的“飞鸟步道”自然研学径。

  ▲深圳人才公园(二期),为儿童打造的候鸟主题自然教室“乘风楼”门口的黑翅长脚鹬模型。

  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建设点已达678个,其中包括儿童友好街道16个、社区/园区276个、城中村1个、学校51个/幼儿园35个/托育园6个、图书馆35个、医院22个/社康中心27个、公园54个、出行系统11个、实践场所144个。深圳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40.7%,并自2020年起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深圳“儿童友好社区日”,每年开展活动600多项。

  同时,深圳推动1260多座公园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762个社区儿童之家实现社区全覆盖。

  何谓“儿童友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

  201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倡导“从一米高度看城市”,以先行示范标准实施儿童发展规划,各种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设施、措施纷纷在这里落地。近年来,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地方纲领性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全国首个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2021-2025年)》,并印发了两轮行动计划,制定了建设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率先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推广;2022年,深圳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2022年5月,深圳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创新研究制定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实践基地、城中村等11大领域建设指引,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政策及幼儿园、基础教育等专项规划,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

  在顶层设计之下,深圳的儿童友好空间不断在拓展。截至2024年,深圳1290多座公园增加了儿童活动空间和自然教育设施,同时建有妇女儿童之家761个、母婴室1400多间,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还创新推广了移动母婴室,让儿童出行更为便利。2024年,建设满足儿童健康成长与天性发展需求的儿童友好社区被列入深圳市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

  与此同时,深圳一直致力将校园打造为复合多样、空间共享、适应儿童天性和审美培育的新型友好空间,持续优化校园空间建设。比如深圳市南山区“百校焕新行动”,贯彻“儿童友好”设计理念,为学校拓展活动空间,让校园更好融入社区。

  “百校焕新”通过创新设计手法,充分盘活零散、闲置、低使用效率空间,激活冗余空间,拓展教学活动场所,实现各空间的互动串联,有效提升空间复合利用率;

  用“针灸式”局部微更新,提升厕所、运动场、教室等常用的基础空间使用体验;运用设计手法,巧妙地将室外景色和阳光等自然条件引入建筑,为儿童提供更为友好的、亲近自然的成长环境;打开共享空间,激发儿童空间探索欲望,扩大儿童活动范围和运动量。

  在城中村改造中,深圳也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制定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2023年,深圳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在大浪街道水围社区水围新村正式揭牌。据介绍,水围新村建设充分听取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意见和想法,以“岛”为概念核心,划分“榕树岛”“初心岛”“乐活岛”“知识岛”“记忆岛”“部落岛”“艺术岛”7个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海洋里的儿童友好之岛,实现服务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充足、成长环境良好的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目标,将水围新村打造成为适宜各年龄段儿童居住、玩乐、生活的一片天地。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儿童的广泛参与。深圳高度重视儿童的参与权,制定了儿童参与的深圳标准《深圳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试行)》和《深圳市儿童议事会工作指引(试行)》,这两个指引在国内均属首创,推动将儿童视角纳入城市治理决策体系,截至2024年,全市目前建成各级各类儿童议事组织580个,并且打造形式多样的儿童参与活动品牌,如深圳儿童国际论坛、儿童友好博览会等,持续探索儿童参与城市治理长效机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的数据,深圳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少年儿童有265万。目前,深圳正在加强儿童友好空间拓展和“适儿化”改造,选取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院、学校、社区、图书馆、出行等领域进行试点,持续推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九游体育官方平台九游体育官方平台